@歪克思
看完电影《封神》第一部,我想总结一下影视作品里中国古城场景设计有压不住的四大爱好:琉璃瓦、大斗拱、石头城、城堡楼。这四大元素始终埋在影视工作者心中,如果一个古装作品不能集满这四要素,似乎表现不了辉煌灿烂的中华古文明。
(资料图)
《封神》是部玄幻神话电影,因此作为观众可以不在意真实历史的场景设计。不过,该剧组在搭建场景方面既然请了研究建筑史的建筑师,那么我就简单聊一聊电影在这方面的优缺点吧。
实际上,这四个元素在中国古城里出现时间有早有晚,时间并不一致。甚至有的元素与其说在当时不普遍,不如说是相当罕见。所以,越是古老时代题材的影视越要注意,哪怕古代中国曾经有过类似的建筑元素,但往往和影视剧的“套壳产品”不是一类东西。
对于朝歌和西岐的建筑场景的设计,剧组都克制住了到处大瓦顶的冲动。整个城市,哪怕是王宫大殿都只用了葺草铺屋顶,只在局部屋脊用了类似瓦的硬物压边。这与我们上古的习惯和生产力是相符合的。
而斗拱的确是中国建筑除了大屋顶以外最华丽的标志,但在商代的确是还没有出现斗拱。它的演化路径比较清晰:成型的、确切的斗拱出现是在战国甚至汉朝以后了。
虽然剧组看起来已经拼命用足了理性,但完全没有斗拱的建筑似乎还是达不到导演在氛围感上的期待。于是,在大殿等重要建筑的檐下和宫室内景,电影都用了接近现在斗拱视觉效果的设计,不过又和今天的成熟斗拱不太一样。比如,特别华丽的弧线的牛腿三角斜撑,看起来像直接插在柱子上的华拱;或是类似多层镂空雀替搭接的形式,但雀替出现的年代其实比斗拱还要更晚。
不过,剧组最终拼命压抑但仍喷薄爆发的设计冲动,还是石头城。
石头城,指的是想象中的中国古城除了木头和瓦片搭起的柱、梁、屋顶以外,台基、路面、广场、城墙、屋身、院墙全都是用石头或者砖垒起来的建筑。这真的是国产片的最爱了!
现在很多学者已经接受中国上古“大都无城(墙)”这一情况了,夏商周三代的国都没有城墙,或者说没有类似于后来的完整城墙制度。
在当时的国都,王室居住的王宫一般有墙来守卫,但王宫外面的整个首都居民区,未必有墙。不过严格地说,上古三代国都级城市里,目前明确找到完整城墙遗址的只有郑州商城一个反例,殷墟作为国都是没发现城墙的。而电影中、传说里提到的朝歌到底在哪里,有没有城墙,发现的一些遗迹是不是真正意义的城墙,到今天还有争议,尚未定论。
在当时的国都周围会有诸侯,环拱的军事据点等多重保护,只是围绕在城区的完整城墙与城门并不是必需的。若一定要有守卫设置的话,是一圈大壕沟和挖壕沟挖出来的低矮土堆,还有篱笆栅栏之类的东西。退一百步讲,哪怕当时有城墙,那时中原的城墙也是夯土的,不可能有石砌或者全面包石的。这就是石头城建筑材料的问题。电影《封神》里的城墙不少的场景看起来似乎是夯土墙,但在发生几次最重要场景的城门,能够很清晰地看出来用了垒石或者外包石块。所以,在一个还在用草修王宫屋顶的时代,哪里有这么大的能力造石头城墙呢?
别说商代,发展到古代社会末期的明清时代,石头城墙也并不多。如果石头造城如此普遍,那么南京就不会有“石头城”这样的美名值得专门一说了。就算是砖墙,在民居建筑的普遍使用,也要到了明代。哪怕是无数传说和诗歌称羡的长安,万国来朝的大唐国都,城墙也是土墙,因此电影《长安三万里》在这一方面还是比较严肃的。
此外,中国古代也没有大规模的石砌、大砖铺地面。满地铺石块或者特制的超大砖,在中国古代社会而言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我们今天看到的各地古镇石板路,实物大多只能追溯到清末或民国。考古挖出的殷墟开阔场地基本都是土,电影里占卜甲骨的大广场铺满了砌筑方法华丽的石头或大方砖,估计是导演为了场景的好看而设置的吧。
电影《封神》里城市布局成正方形齐齐整整、王宫摆正中、城墙摆四边,每一边有一座规规矩矩大门拦在正当中(如果每一边有三座门更好)——这种布置是大家心中典型的中国都城的形状,在城市史里被称为“匠人营国”,是一种理论早于实践的设计想法,最早记录在《周礼》里,要到朝歌以后一千五六百年才被大概地相似地建设出来。上古时代,中国比较大的古城,由于地形、大规模放样以及必要性的问题,城墙以“平直+标准矩形”的设计都不多,实际上大体是一种曲折凹凸组合的多边形形状。
至于电影里那条从城门到宫门,穿越国都,直抵大殿的中轴线大道,更是不存在。虽然长久以来中国建筑在中小规模里一直反复练习类似中轴线、方格网这样的布局法,但超出宫城范围,特别是整个城市级别的中轴线创立,要到商朝1000多年后了。比如殷墟的实际布局就比电影混沌得多。哪怕是画面中整个城市通盘布置的棋盘格系统,这种从单体到整体的方格网看似简单,但对一个大城市的建设来说,从选址、规划、施工到建成后的日常管理,都非常考验古代社会的统筹组织和实施能力,这也是直到隋大兴城(也就是再后来的唐长安城)才得以基本实现的原因所在。
提及唐长安城,不得不说的是朱雀大街,其南北长5000米,宽达150米左右(最新考古数据不含路沟127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宽的路,号称天街。而今天世界上最宽的城市道路,在地球另一边的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的七月九日大道,路宽110米。大道得名于阿根廷独立纪念日,从19世纪末开始规划筹建,直到1980年代才南北贯通,堪称阿根廷的世纪工程。路两侧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流行的方格网,也类似缩小版的长安街坊(大约是长安街坊边长的1/5-1/10)。不过,因为现代化的城市已经建满了高楼,所以看起来路就相对显得挤一些;考虑到当年长安建筑更低缓疏朗,那么朱雀大道的实际视觉效果,要显得更为宽广。
长安的恢宏让我们经常忘了,城市的总体设计是人类花了很久的时间才逐渐积攒经验形成的复杂艺术和技术,似乎以为城市诞生一开始即是这个模样。
最后,关于城堡楼的问题,其实就是外面套了个中国装饰的皮,内核是挪移了欧洲中世纪城市、城堡、日本天守阁之类的古代杂交高层综合体。
跟帖评论
@小马士革1984:大多数人对古代的砖石之罕见毫无概念:明代之前连宫廷殿堂的墙也多数是夯土墙,厚重呈梯形,因为砖墙太昂贵;迟至100多年前,清宣宗慕陵的屋墙和围墙用了细腻点的澄浆砖干摆到顶,就被说成奢侈至极;东汉砖室墓是那个年代新兴的豪华装修;清末北京街巷晴天三尺土雨天一身泥,中轴线都没做到全石料。
回复:根据历史换成沙土地基,也并不会削弱电影视觉效果。相反,金沙红土,既可以渲染恢宏的色彩气息,甚至可以暗示充满血腥人牲的殷商文化,以及小说演绎里的纣王暴虐。
@红袍萤火虫11Pro:我觉得电影中的宫殿、服饰、兵器、雕塑,极尽繁复之美,和部分商代中晚期青铜器风格倒是有点接近。当然,城墙是个硬伤,但不这么拍,电影就没法看了。我觉得创作者还是在视觉效果与考古、观众接受度之间去做了平衡的。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