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语言培训 > >正文

创业板注册制三周年: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将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来源:时代财经    时间:2023-08-25 13:48:31

2023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迎来3周年。3年来,深交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同步推进增量与存量改革,改革前后市场生态变化显著,为平稳推进全面注册制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关资料图)

“创新”一直是创业板的鲜明属性,注册制改革让“创新”特色更加彰显。改革后的创业板坚守“三创四新”板块定位,把支持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着力支持企业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培育壮大了一批具有创新强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高水平创新动能策源地。

3年以来,创业板涌现了大量创新成长型的上市公司。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总市值超3万亿元,占板块整体市值超25%。新上市公司中,近9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超5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董事总经理王曙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业板自设立之初便承载着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的使命,试点注册制三周年以来,创业板已成为注册制下兼具创新和成长性的一大板块,助力一大批科技创新能力强、市场认可度高的高新技术企业、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和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通过上市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把选择权交给市场,“开门办审核”

2020年8月24日,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平稳落地,首批18家企业上市,标志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

注册制改革是一场涉及监管理念、监管体制、监管方式的深刻变革。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深交所突出把选择权交给市场这一本质,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大幅优化发行上市条件,大力推进开门办审核,推动发行上市全过程规范、透明、可预期,切实把好信息披露质量关,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改革前后市场生态变化显著,为平稳推进注册制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深交所推动创业板注册制审核标准、程序、内容、过程、结果全部向社会公开,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审核环节沟通质效进一步提升。3年来,深交所已累计接待各类沟通来访800余次,有效破除了审核神秘感,增强了审核透明度,通过“开正门、堵偏门、关后门”进一步降低了廉政风险,真正让市场主体有求必有应,有问必有答。

一家创业板企业在审过程中遇到需整改问题,随整改推进,多次申请了项目沟通,深交所每次都答疑解惑。该企业负责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通过正常渠道就可以和交易所保持良好沟通,而且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专业的解答,服务态度也很好,自然没必要再动心思走后门。

审核问询是提高信息披露质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发行上市审核的主要手段。3年来,深交所不断提升审核问询的重大性、针对性及有效性。通过持续优化,创业板首发审核平均问询轮次已由2022年初的2.7轮降至约2.1轮左右,首轮问询的平均问题数量由25个降至16个左右,问询时长由平均18天降至16天左右。市场明显感受到问询更精准、更高效了。

一家正在回复第一轮问询的创业板企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6月下旬提交申报材料后,企业很快就收到了交易所的审核问询问题,共有15个问题。问询函中,每一道问题都在题干中充分说明了问询理由,题干与问题一一对应。此外,交易所的每个问题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基本没有所谓“模板化”问询。

3年以来,深交所发行上市审核流程运转变得更加高效畅通,市场获得感明显提升。华大九天自受理至上市委审核通过用时仅72天,大族数控自受理至上市委审核通过用时仅104天。

王曙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创业板试点注册制以来,审核标准更加透明、审核流程更加明确、审核沟通更加高效,企业上市的可预期性大幅提升。

与此同时,企业“带病申报,抢跑占位”现象明显减少。

时代周报记者了解到,注册制改革后,企业申报积极性极大增强,且呈现申报集中的突出特点,部分中介机构和企业对注册制和创业板定位理解不深不准确,存在“卡位”申报、“带病”申报情形。

为此,深交所严把上市企业入口质量关要求,综合施策提高审核质效,着力压降排队企业数量;同时,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坚持质量优先,着力强化板块定位、行业政策、发行上市条件等的审核把关,严把企业质量关,坚决出清问题企业,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注册制试点以来,深交所依法依规审结创业板首发企业994家,其中终止审核企业达到330余家。2022年以来,上市委审议通过创业板首发企业285家,终止审核企业200余家,淘汰率超过40%,一批“带病闯关”和尾部企业得到出清。

安永华中区审计服务副主管合伙人汤哲辉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鉴于资本市场整体“严”把入口关,强调“高质量”发展。如果企业不理解监管规则,带有侥幸心理去闯关,或“带病申报”,最后上市失败是大概率事件。撤否的企业多数存在一些短板,撤回申请反而能帮助企业更好找短板,修炼内功,加强研发创新,转型发展。

同步推进增量和存量改革,助力民企发展

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同步推进增量与存量市场改革的重要综合性改革。

创业板企业数量多,行业分布广,提升板块包容性既是服务市场之举,也是发展自身之基。创业板注册制实施之初即明确原则上不支持农林牧渔业、采矿业等12项行业申报上市,通过设定“负面清单”传递“清晰导向”,积极服务符合板块定位的“三创”“四新”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上市融资的目标。

注册制改革以来,深交所“大刀阔斧”改革创业板发行上市条件,不再将“不存在未弥补亏损”作为申请上市的硬指标,更加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吸引了多家创新创业企业奔赴创业板市场。拟上市企业可视自身情况,灵活适用“预计市值+净利润+营业收入”或“预计市值+营业收入”等上市条件。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注册制下新上市公司发展至500家,数量占比近四成。新申报企业中有69 家企业以“第二套标准”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1亿元”申报,21家已注册生效,其中20家企业已经上市。

注册制实施三年来,深交所一直坚持板块定位,严把入口关,为市场注入发展新动能,优化完善“三创四新”量化标准,明确优质创新创业企业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创业板服务具有较强创新属性、良好成长性创新创业企业的能力,吸引了更多科技创新企业,让创业板创新特色更加鲜明。

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合计市值占比近50%,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公司市值占比超30%。此外,注册制下市值排名前20名的新上市公司中,高新技术企业17家,占比85%。

创业板也同步推进“存量”改革,在再融资、并购重组同步实施注册制,打造更加灵活的股权激励及员工持股计划制度,通过三大资本工具积极赋能“存量”公司,为企业上市后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简易程序单次融资金额从不超过五千万元提高至不超过三亿元,融资金额占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的比重从不超过百分之十放宽至百分之二十,取消了最近十二个月内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融资总额超过最近一年末净资产百分之十的公司不可适用简易程序的限制。与此同时,规则确立了简易程序从受理、审核到注册仅“2+3+3”个工作日即可启动发行的快速流程,从制度层面压缩审批时限,简化申请流程。

自创业板实施注册制以来,截至2023年8月23日,已有38家公司通过简易程序实施再融资,金额合计75.33亿元,平均融资金额为1.98亿元,其中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三大领域的创业板公司累计申报简易程序22单,占比57.50%,涉及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个行业。审核用时方面,从已受理到注册生效最快用时6个工作日,平均用时10个工作日;从注册生效至发行上市,平均用时26个自然日。

在领域,交易结构也更趋合理,“高承诺、高估值、高商誉”并购得到有效遏制。

注册制实施以来,截至2023年8月23日,累计23单创业板重组项目注册生效,交易金额合计383.69亿元,超70%项目标的资产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超70%项目属于产业整合并购。近三年注册生效项目平均增值率分别273.49%、105.64%和88.48%,跨界并购项目占比保持在30%以下,评估增值率持续压降,跨界高溢价并购明显减少。

创业板是民营企业上市聚集地,注册制改革为民营企业提供了更便利的融资渠道。截至2023年8月23日,创业板民营企业突破1000家,占比超80%,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占比近80%。注册制下创业板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个人的合计461家,占比92%。

注册制以来,创业板民营企业累计实施重组方案41单,交易金额近420亿元;其中,34单为资产收购,涉及交易金额超350亿元,7单为资产出售,涉及交易金额近65亿元;创业板民营企业推出的股权激励合计570单,持续赋能民营企业发展。

目前,创业板民营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呈现稳中向好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6504.15亿元,平均营业收入25.03亿元,同比增长21.83%,实现净利润2183.04亿元,平均净利润2.06亿元,同比增长12.08%。

X 关闭

推荐内容

最近更新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