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正通过加强村庄规划,促进生产生活提质升级,但有部分地区规划与农村发展脱节,出现“纸面化”“形式化”“模板化”等现象
合理规划乡村发展,需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加强县域统筹引导,保障村民全过程参与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资料图)
朱慧卿图/本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强村庄规划建设。近日,《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部分省份调研了解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地区正通过加强村庄规划,促进生产生活提质升级。
然而,也有少数地方规划与农村发展脱节,出现“纸面化”“形式化”“模板化”等现象。受访专家和干部建议,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加强县域统筹引导,尊重地方传统文化,避免规划“一刀切”。
部分规划与农村发展脱节
记者走访了解到,一些地方村庄规划出现停留纸面、流于形式、趋于同质等现象。
——规划积极建设滞后,一些规划停留纸面。记者在西北某省一乡镇走访了解到,该县自然资源局委托相关机构为当地部分村庄编制完成了乡村规划,但不少被束之高阁。该县一乡镇党委书记说,全镇25个村中,有18个纳入了县城总体规划,然而目前来看,正在依据规划进行建设的村子只有7个,按照规划基本完成建设的村子还没有。中部某省自然资源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省约有1.8万个村庄已形成规划成果,覆盖率达80%以上,预计今年实现全覆盖。而部分村干部反映,受限于各方面条件,不少规划内容还只停留在纸上,没能落实。
——预算过高落地困难,一些规划流于形式。记者走访西南地区某村,查看其规划文件了解到,村庄规划整体设计非常全面,但规划的建筑样式、外立面风格、排水排污等各项指标要求较高,造价偏高。该村村支书说,对于规划中的公共设施建设一项,计划近期财政投资超过145万元,社会投资超1347万元,居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都难以支撑相关建设规划。记者在西北某乡村了解到,该村规划中,建设项目列有2028年前需要实施的生态修复、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产业发展等,总计需要投资近1500万元。该村村支书说:“对于我们这样的山村,如此一大笔资金投入不现实,规划中的这几个项目很难实现。”
——“千村一面”缺乏特色,一些规划趋于同质。仿古建筑一排排,墙面涂满农耕文化图……这是当下部分地区时兴的乡村美化模式。记者走访中部某省多个乡村了解到,其规划多出自同一所设计院,模式大同小异。此外,乡村规划设计方案、美丽乡村公园广场设计等规划模板在电商平台均有销售。目前,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不少乡村规划的主要内容。部分基层干部向记者反映,围绕这一发展前景,文化长廊、农耕体验园、墙体彩绘、特色民宿、游乐设施等成为规划重点,在实际建设中出现高度同质化现象,缺乏具有本地本村特色的“文化基因”。
主体责任不明确村民缺乏参与感
记者调研了解到,乡村规划与农村发展实际脱节的背后,暴露出部分地区规划主体责任不明、缺乏调研论证等问题。
——部门“甩手了事”,村里“有心无力”。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一名干部说,地方乡镇的党委政府应承担起乡村规划主要职责,但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乡镇充当甩手掌柜多,深度参与少”。一般情况下,开个召集会,或者直接把任务向委托的编制单位一交了之,最后做个版本出来。
规划编制过程中,各部门联动性不强。受访基层干部表示,乡村规划涵盖产业发展、建筑设计、人居环境、传统民俗等多个维度,需要多部门协调配合,单凭乡镇或村级难以召集相关部门,在咨询或征求意见中,一些部门基本上以“无意见”为主。
——缺乏调研沉淀,规划前瞻性连贯性不足。记者采访了解到,相关部门或机构在制定规划中,调研不够深入,缺乏实际有效论证,易就短期现象作长远打算,难以体现前瞻思路。东部一名从事县乡村振兴项目管理的干部说,乡村规划要立足长远,然而当下农村中的产业项目与企业捆绑较深,普遍追求短平快,短期有效益,长期发展提升则较难。“例如有的村子,今天和服装企业合作要建工厂,明天又与食品企业联合建冷库,眼前的利益满足了,但是在土地使用、产业规划等方面缺乏全面统筹,后续的产业布局、用地指标会受到影响,乡村可持续发展难以保证。”
此外,部分较早规划在实施过程中,遭遇政策变动或当地政府发展理念变化,不得不做出调整或暂时搁置。西南地区某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说,去年10月,当地才完成“三区三线”划分工作,受制于永久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范围,已完成乡村规划的19个村全部需要调整规划设计。
——村民参与感不强,规划落地缺人才缺经验。部分基层干部反映,村民是规划落地的最直接利益关系者,当前相当部分规划面临“政府出点子,设计机构抓落实,群众一边站”的局面,从起草、调研、论证到最后实施等环节,只有少数村干部或者干脆没有本村人参加,村民内生动力难以得到激活。
中部某省一名从事旅游业的民宿老板说,随着旅游业逐渐复苏,村子正着手规划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村民热情很高。但在民宿建设、旅游业态打造、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等方面缺乏相关人才和探索经验,纸面上的规划落地实施面临系列难题。
加强统筹引导因地制宜规划
受访专家与干部建议,合理规划乡村发展,需进一步明确主体责任,尊重地方传统文化,加强县域统筹引导,保障村民全过程参与。
尊重地方传统特色,避免规划“一刀切”。受访专家表示,做好乡村规划工作,需明确主体责任,突出不同地方发展重点,尊重各村特色传统文化,避免“一个模板套千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汪三贵等说,一个乡村的发展有其独有的文化脉络,因此乡村规划需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全方位考虑村子的文化传统和发展前景,突出对重点村、中心村的规划设计,加强农村三产融合,挖掘村庄历史人文,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乡村。
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保障村民全过程参与。湖南省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规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需加强整体统筹,部门间要积极配合,体现乡村群众所需所盼,要让群众多参与、看得懂、能接受。部分受访对象建议,可探索赋予村支两委更多权力,盘活村集体闲置土地,增加村集体收益,充分发挥村民自治潜能,让真正了解村子的人来规划建设,才能体现特色、让群众满意。
加强县域统筹引导,提高规划前瞻性和科学性。山东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刘岳等认为,乡村规划可以县域为单位,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片区规划发展,增强乡村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行性。建议将行政发展、社会治理、未来空间等因素综合考虑,探索出区域或片区的乡村振兴路线,实现三产一体、融合城乡、整县推进、全域振兴。(采写记者:万志云柳王敏 崔嘉琪 王朋 邵鲁文 杨驰)
(《瞭望》2023年第28期 )
来源:新华社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2 热讯培训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豫ICP备20005723号-6 联系邮箱:29 59 11 57 8@qq.com